新春走基层
编者按:
今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,非遗将成为这个春节热词之一。新灵感激发新创作、新场景带动新消费、新国潮引领新时尚……如今,安阳市众多非遗项目正通过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,绽放时代华彩。1月17日起,《安阳日报》推出《非遗寻“新”》系列报道,以飨读者。

非遗寻“新”③:
“+3D”:糖画“绘出”甜蜜安阳
安阳融媒记者 李庆龄
1月25日午后,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温柔地洒在苏氏糖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苏小年的摊位前。
苏小年,这位年过半百的匠人,正以他灵巧的双手和满腔的热情,将一勺勺糖汁化作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糖画。在他的巧手下,甲骨文、亚长牛尊、司(后)母戊大方鼎、文峰塔等安阳元素纷纷跃然糖板之上,成为他创作的主题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安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。
每当有人品尝到这一口甜蜜时,都会由衷地赞叹:“这安阳味儿,真地道!”这简单的几个字,不仅是对苏小年精湛技艺的认可,更是对安阳文化的一种深深敬意。糖画,这一传统技艺,在苏小年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,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甜蜜纽带。
苏小年的糖画摊位上,一块石板、一把长勺、一把铲刀,便是他的“纸”和“笔”。桌子旁的小锅里,金黄色的麦芽糖正在熬制,他不时用勺子轻轻搅拌。随着温度的升高/span>
当糖汁熬至理想状态时,苏小年迅速舀起一勺,手腕轻转,糖汁便如流水般倾泻而出。他运腕自如,提、点、拖……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,几个来回之间,一幅精美的糖画便跃然眼前。整个过程如同一场无声的舞蹈,令人陶醉其中。

在传统平面糖画基础上,苏小年大胆创新,开创了3D糖画,将糖画从“平面”变为“立体”。制作3D糖画如同“盖房子”,需要将各个部件精确拼接。经过钻研,他创作了许多饱含安阳特色的作品,如司(后)母戊大方鼎、岳飞庙等。这些立体糖画不仅精美,更被赋予了文化内涵。
“我希望通过我精心创作的安阳元素糖画,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安阳,了解我们的殷墟甲骨文文化,感受这份来自3300年前大邑商的神秘礼物。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苏小年始终坚守着对糖画技艺的热爱与传承。他相信,通过自己的努力,糖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苏小年的糖画摊位,不仅是一个售卖甜蜜的小摊,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平台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,让糖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。每当有游客驻足观赏和品尝时,他都会耐心地讲解糖画的历史和制作工艺,让游客在品尝甜蜜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(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苏氏糖画
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以糖为墨,以勺为笔,在石板上绘制出各种精美的图案。从飞禽走兽到花鸟鱼虫,从神话人物到吉祥符号,糖画艺人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,将平凡的糖浆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。
(来源:安阳融媒客户端)
【来源:安阳融媒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馈